浅谈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地不断发展,公路在里程、等级上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公路养护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而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尤其是部门贫困县还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公路养护体制,由于其机制的局限性,造成养护生产部门缺少生机和活力,职工积极性受到压抑,劳动生产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养护水平提高和公路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路养护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公路养护体制,是相对于公路建设体制而言的,主要指从全社会的角度,对我国不同类型公路养护工作在机构设立、管理层级、权责配置、责任主体、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内容包括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

  公路养护工作是我国交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国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框架下构建我国公路养护的新体制、新机制,逐渐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监管到位、资金充足的公路养护体系,缩小公路养护的资金缺口,保障各项养护工作的顺利到位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适时调整公路养护体制是我国公路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适时研究调整公路养护体制,是转变公路养护职能,强化公路行业管理的需要;是加速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的需要;是盘活公路企业存量资产,解放和发展公路养护生产力的需要。

  二、适时研究调整公路养护新体制决定了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在宏观政策和全社会资金的多年扶持下,目前我国公路路网基本形成,总里程己到达423.75万公里,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却面临着维护养护不足、路状质量降低等问题,成为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只有及时调整现行的公路养护体制,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职责,使不同类别的公路均得到适当的管养,才能切实保住多年来的公路发展成果,使来之不易的公路基础设施持续为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提高更好的服务。

  三、公路养护体制有利于保障公路养护资金来源的稳定,实现管养的常态化、制度化。从现阶段我国公路养护资金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地方财力紧缺和公路养护监控不到位,导致公路提前受损,从而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这尤其体现在桥梁、涵洞等隐患大的领域,桥梁、涵洞的实际负荷较高、再加上经常存在超时间使用的情况,这样更容易引发事件。因此,公路养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通畅效果,进而影响到经济运行状况。本论文对包括公路养护筹资模式在内的政府财政责任研究,可以丰富我国公路养护资金的筹资体系。通过扩大养护资金来源范围,合理降低养护支出等手段保障管养资金的稳定持续,以确保公路管养水平的切实提高。


  • 徐州钦宇公路建材有限公司

  • 手机:18905223628
  • 电话:0516-86094188
  • 网址:www.xzqyjc.com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